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

為什麼說鐵觀音選秋茶更好

  一些寒露之後的茶葉,味道更香,茶水喝起來比較順啊。茶葉跟季節是有很大關系的,有些氣候比較適合茶葉的發酵最後形成自然香。
  在安溪,鐵觀音茶是用鐵觀音樹種加工的烏龍茶,一年分五季採制:春茶、夏茶、暑茶、秋茶和冬片。成茶品質以春茶為最,秋茶次之,而秋茶之香氣特 高,俗稱“秋香”,但湯味不及春茶厚重。再依次是 冬茶、夏茶和暑茶。至於春秋茶中的高檔鐵觀音,其製作條件非常苛刻,要求鮮葉嫩度合適,且必須是晴天 采 摘的,製作過程曬青需有“時陰時陽”的光照,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風,即如“秋高氣爽”的天氣,而這則僅僅是必要的條件,還得需要配已精湛的製作技術。如 在做青階段,要靈活地掌握“看天做青”和“看青做青”。
  這幾年機械及空調的使用,不但使茶產量得到極大增加,也使其品質得到了很大提高。
  至於如何鑒別高檔精品鐵觀音,實質上是一項較深的學問。在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農觀色聞香即可鑒別茶葉優劣,高者能品斷茶是產何地何村、幾年生茶樹,品技高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。對愛好者來講,我們只能從鐵觀音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及韻幾個方面入手。
  一 看幹茶色澤我們首先看幹茶顆粒的色澤——現實中發酵輕的鐵觀音幹茶以青綠鮮活為美,色澤晦暗或較烏黑則為次;而原中發酵觀音的幹茶追求油潤有光澤、色 如青蛙皮,明顯比發酵輕的觀音黑得多。另外,幹茶顆粒上二者也 有區別:高檔的輕發酵觀音要求用新樅三葉一枝型茶青嫩葉,葉片較小,做出來的茶品顆粒自然 也較小,而中發酵觀音須使用老樅茶樹的成熟葉面,採摘工藝往往也不甚講究,做出的成茶顆粒大而重實,落於盤中當當作響——所謂“沉重如鐵”之美譽便出於 此。當然,反映到市場上情況可能則千差萬別、林林種種,但總的來說由於鐵觀音全面轉向輕發酵工藝,市面上高等級產品基本都屬於該種風格;中發酵制法的產品 目前大多等級較低,至於高品質的中發酵茶,現實中越來越少了。
  二 嗅幹茶茶香在幹茶的茶香上,輕發酵茶與中發酵茶差異甚大:優質的輕發酵觀音幹茶可聞到非常明顯的蘭花幽香,而中發酵茶雖然也茶香宜人、但風格不同,如 果加以對比,差異則是明顯的。 沖泡開後,這種差異會進一步被放大:優質輕發酵觀音蘭花香明顯、特點突出,給人以較強的感覺和印象,這也是它能夠流行的主 要原因;而發酵觀音茶香雖然也高揚、但其蘭花香並不太明顯,同時也較難賣出好價錢,久而久之,茶農也就不願意做了。如果要從嗅覺味覺上區分二者,只有開湯 實際對比沖泡了。當然,品質差的輕發酵茶則往往是香氣很淡,更 多是一點點香氣都沒有,而品質差的中發酵茶至少還能保持較高揚、聞起來也不錯的茶香,即便 是焙火香氣。
  三 品茶湯滋味優質輕發酵觀音入口滑爽,蘭花茶香在口中即可體現,入喉之後甘香泛起,品飲高等級的輕發酵茶往往會給人以非常美妙的體驗,即便它存在滋味較 淡、不夠醇厚的缺陷,但優點也極其明顯——之所以能夠廣泛流行 並非空有虛名。相對而言,中發酵觀音表現中庸,很難感覺到特別的滑口,飲茶之時多半不會感 覺到口中有什麼蘭花香;但它的優點是滋味較濃、適合口味重者,且飲後回甘、回甜較為明顯,為不少人所青睞。另外,口 味清淡者是最容易接受輕發酵觀音的群 體——不過,若是品質差的輕發酵茶那就不好喝了,幾乎無香,澀味明 顯,無甚回甘,用一個寡字來形容未嘗不可;而品質不好的中發酵茶至少聞起來還是茶香不 錯,喝起來儘管有 苦澀味,但滋味濃強。
  另外應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高檔輕發酵鐵觀音的鮮味和酸味,而這兩種味是原中發酵鐵觀音茶所沒有的。所謂鮮味,一般人從字面上即可理解,由於現實中高 檔鐵觀音是用新樅三葉一枝型茶青嫩葉製作,發酵又很輕, 因此,品飲其味便有新鮮爽口的感覺,某種程度上更接近綠茶的鮮味。至於酸味,大多數人不易品飲出 來並很難理解,為何高檔茶要有這種酸味,好嗎?而這種疑問應該說在茶界也很普遍。而現實中高檔輕發酵鐵觀音確 實有一種爽口的酸味,並且也已成為衡量是否 是高擋茶葉的一項重要指標,而這種酸味是鐵觀音所獨有的,也 是輕發酵的結果,如果沒有了這種酸味,飲後回甘的感覺也不會非常明顯呀!在此,我想起了宋代 理學家朱熹的《以茶喻物理》中的一段話:“物之甘者,吃過則酸;苦則吃過卻甘。茶本苦物,吃過則甘。”用此句來讓我們去理解酸味是否更容易些。當然,單純*人為的因素加工出的所謂酸味,就另當別論。
  四 茶葉的耐泡度經常有這樣的說法,輕發酵茶不如中發酵茶耐泡,其實這是一種誤解——持這種觀點的多是口味重的人士 。其實,茶的耐泡程度取決於茶葉浸出物 的多寡,輕發酵觀音採用較嫩的新樅茶青,葉片往往肥厚,浸出物也 多,耐泡度很好,不少茶品在六泡後仍可聞到明顯的蘭花幽香;但如果口味重便會感覺幾泡之 後就沒味道了, 所以認為輕發酵觀音不耐泡。相反,中發酵觀音用的是較老的茶青,加上老樅茶樹產出的茶青葉面較薄、浸出物自然就少,基本上在四、五泡後葉 底就出現了水味,但由於味道較濃、可以連續多泡幾泡……其實,看耐泡 度如何看置茶量就行:輕發酵觀音的置茶量一般也就遮過蓋碗底部多一點,而中發酵觀音 的置茶量習慣是蓋碗的三分之一——比較科學地說:輕發酵觀音其實耐泡度更好,蘭花茶香保持得更持久,當然這只是適合喜好輕 發酵茶的人士。而中發酵茶茶香 很難保持、但茶水味道倒可以保持很久,當然這就要看個人的口味輕重了。
  五 沖泡後葉底優質的鐵觀音沖泡後葉底給人的感覺如綢緞面、光澤度好且葉片肥厚,而營養不良的茶青則少光澤、缺彈性,葉片單薄。骨灰罐放在輕鋼架天花板所在的汽車駕訓駕駛訓練中心塑膠杯旁邊。如果比較輕、中發酵鐵觀音 葉底之差別,應該是色澤和葉底的完整度:輕發酵觀音葉底色澤感覺較為青綠,“綠葉紅鑲邊”幾乎已成為觀音的歷史,葉低的完整度也較差,特別是高檔茶葉在現 實中已很難見到葉片勻整的了;而中發酵茶葉底接近“土黃+淺褐色”,高檔的中發酵茶還有明顯的“綠葉紅鑲邊”,葉片勻整,但現實中已很難覓的。
  六 茶湯的色澤現實中的輕發酵觀音多為青綠,但也有偏金黃的,總的來說脫離不了以“綠”為美的範疇;透明度也都普遍很好——不過在泡過多泡之後,茶水往往 會轉黃;而中發酵觀音肯定不會有什麼綠色,大多是金黃色或橙黃色。當然不同檔次的茶葉在茶水透明度及色澤方面往往差異很大,不單單是發酵輕重的問題,這需 要更多的實踐經驗,也就是多品飲、多比較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