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

潮汕功夫茶完整的茶道形式

  功夫茶,流行于我國東南福建、廣東等地。關于功夫茶名稱由來眾說不一,有的說是因為泡功 夫茶用的茶葉制作上特別費功夫;有的說是因為喝這種茶味極濃極苦,杯又特別小,需花上好 長時間一口口品嘗,品茶要磨功夫;還有的說,是因為這種品茶方式極為講究,操作技藝需要 有學問,有功夫,此為功力之功。看來,諸說皆有道理,尤以后者為重要。
潮汕功夫茶,是融精神、禮儀、沏泡技藝、巡茶藝術、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茶道形式。
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共限四人,崧新實業攝影器材閃光燈這與明清茶人主張的茶客應“素心同調”,不宜過多的思 想相近,客人入坐,要按輩份或身份地位從主人右側起分坐兩旁,這很像我國古代宗社、祖廟 里以昭穆分兩側列位的方法,貫徹了倫序觀念。
客人落座后,主人便開始操作。正宗潮汕功夫茶真乃是“中規中矩”、“謹遵古制”,一 絲不爽的。無論對茶具、水質、茶葉、沖法、飲法都大有講究。茶具,包括沖罐(茶壺)、茶 杯和茶池。
茶壺,是極小的,只有紅柿般大小,杯是瓷的,杯壁極薄。茶池形狀如鼓,瓷制,由一個 作為“鼓面”的盤子和一個作為“鼓身”的圓罐組成。盤上有小眼,一則“開茶洗盞”時的頭 遍茶要從這些小眼中漏下;二來泡上茶之后還要在壺蓋上繼續以開水沖來沖去以加熱保溫,這 些水也從小眼中流下。真正的“茶池” 則是指鼓身,它為承接剩水、剩茶、剩渣而設。功夫 茶的壺是十分講究的,我國明清之后茶藝返樸歸真的思想濃重,猶重紫砂壺。而潮汕式功夫茶 茶壺,用一般紫砂陶還不行,則要用潮州泥制壺。此地土質松軟,以潮州泥所制陶壺更易吸香 。談到此,亦應了解中國不同品類茶葉需用不同器具。如花茶最宜用瓷壺,方能保其茶香不至 逸失。綠茶本業清淡,而砂壺最易吸其味,亦不相宜,最好用瓷杯,或以玻璃杯直沖,既保其 香,又可觀察茶葉形狀及色澤。而對于紅茶、傢俱沙發半發酵茶來說,最宜用砂陶,不僅有外在古樸且 因易發散,使茶不餿,無“熟湯氣”,久而久之,壺本身便會含香遍體。喝功夫茶的茶壺,不 是買來就用,而先要以茶水“養壺”,而潮州泥壺含香、養壺最易。一把小壺,買得家來先以 “開茶”之水頻頻倒入其中,待“養”上三月有余,小壺便“香滿懷抱”了,這時方正式使用 。功夫茶杯子也極小,如核桃、杏子一般。壺娘、壺子皆小巧玲瓏,但又不失古樸渾厚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